海貍納米 “兩顆牙”筑起生命科學堤壩
無論是設計型多肽生物納米技術,還是蛋白定向固定技術,海貍團隊都歷經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研發。
蘇報訊(記者 唐曉雯)在北美大陸的湖畔,生活著一種名為海貍的生物,它們被喻為動物界的“工程師”,僅憑借兩顆牙齒就為自己的家園筑起了牢固的堤壩。走進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園的海貍納米公司,你一定會注意到眼前的這只穿著白大褂的“海貍”,兩顆大大白白的牙齒讓人忍俊不禁,身著“白大褂”又顯得十分“專業”,這個很難與深奧的生物納米技術聯系起來的小動物成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更是公司理念的結晶。
不久前,一個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海歸專家團隊在蘇州創立了海貍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生物工具領域的多種新型生物醫學納米材料產業化。之所以取名海貍,公司CEO任輝解釋道:“海貍是麻省理工的吉祥物,代表了我們整個團隊。此外,我們也希望將海貍的精神融入公司,用兩顆‘牙齒’為生命科學筑起一道攻不破的堤壩,而這兩顆‘牙齒’就是創新科技與團結協作”
創新帶來持久活力 無血清也能培養細胞
生物納米表面技術是海貍的核心技術之一,簡單來講,就是指在某種物質表面接枝一層納米薄膜,使得該物質擁有人們想要的特性。“目前,基于設計型多肽生物納米技術,公司研發出了一系列新型生物耗材并且已在全國各地的實驗室和醫療機構投入使用。”任輝拿起一個看似普通的細胞培養器皿,“比如它就能實現無血清情況下的細胞培養。”
這種無血清細胞培養耗材可促進細胞在無血清培養體系下的貼壁生長,可取代傳統的蛋白包被培養技術。“傳統培養技術中,技術人員需要事先在培養皿中包被一層蛋白質,不僅繁瑣費事而且穩定性差。如今,由海貍研發的BeaverNano無血清細胞培養板可促進細胞在無血清培養體系下的貼壁生長,即拆即用,彌補了傳統蛋白包被培養表面繁瑣費時、穩定性差等缺陷,大大提高實驗效率。”開業不到一個月,海貍納米的無血清細胞培養板就實現了銷售,這就是技術創新的絕對優勢。

科技助推產業升級 實現抗體純化技術飛躍
抗體純化是獲得成分相對單一抗體的必要步驟,制備高特異性、高效價的抗體是實驗免疫學技術的基礎,抗體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試驗的成敗。海貍納米利用全世界首創的蛋白定向固定技術,將原本需要一天的抗體純化過程縮短至三十分鐘,效率提升了四十多倍。

蛋白定向固定技術就如同讓配基高密度地在超順磁性微球表面“排隊”,相較于凌亂的排列,有秩序的排列就能使得密度大幅提高,因此磁珠就能擁有更高、更均一的抗體結合能力。一步純化即可從血清樣品中分離出純度超過90%的抗體。
團結創造無限力量 三個月內實現園內合作
無論是設計型多肽生物納米技術,還是蛋白定向固定技術,任輝和他的團隊都歷經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研發。“科技必須作用于生活才能實現其價值,但其中的過程往往比較漫長。海貍的目標就是通過技術的不斷提升,努力縮短這個過程。”任輝說:“首先在于公司內部的團結,但外部的‘土壤’與‘氣候’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素。”

落戶生物納米園不足三個月,海貍就實現了產品的銷售,更讓任輝出乎意料的是,在這個僅一平方公里的納米園內,海貍已經找到了合作伙伴,一條上下游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雖然在園區生活工作的時間并不久,但任輝已經舉家遷徙至此。“園區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并不在于政策,而是一種聚團的力量,比如穿條馬路就能找到客戶。”任輝笑著說。
本文摘錄: 蘇州日報
2012年11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