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verBeads SCI Reward Top 5出爐 ,快來看看花落誰家?
2018年使用海貍磁珠發表論文年終盤點,豐厚獎品只等你來!
2018年使用海貍磁珠發表論文年終盤點,BEAVER SCI Reward Top 5 出爐啦!
2018年使用海貍磁珠一共發表了34篇SCI文章,及15篇中文期刊文章,經過評選,最終評出5篇高分優秀論文入選BEAVER SCI Reward Top 5
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對海貍磁珠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為獲得BEAVER SCI Reward Top 5的五位老師團隊準備了豐厚的獎品,歡迎各位老師團隊的同學與我們聯系!
2019年我們會繼續給予使用海貍磁珠發布優秀論文的老師獎勵。
2019年,我們一起,沖鴨!
... ...
重磅時刻來臨:接下來揭曉獲獎論文,看看有沒有您所在團隊呢......
PS.使用海貍磁珠發表論文,請引用“BeaverBeadsTM ”
Top 5
Analytical Chemistry 6.042
Aptamer-Based Dual-Functional Probe for Rapid and Specific Counting and Imaging of MCF‐7 Cells
武漢大學 胡教授等
應用:BeaverBeadsTM Streptavidin(22308) 用于細胞計數和成像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用于癌癥早期診斷的多模式檢測技術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基于適配體的雙功能探針,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和熒光成像對人乳腺癌細胞MCF-7進行快速、靈敏、特異性的計數和可視化分析。該探針由特異性捕獲癌細胞的適體識別單元,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成像的熒光染料基團(FAM)以及金納米顆粒(Au NPs)標簽組成。實驗將MB-Apt-FAM-Au NP綴合物通過鏈霉親和素和生物素之間的特異性結合固定在BeaverBeadsTM Streptavidin(22308)表面,從而可以進行ICP-MS定量和熒光猝滅測定。同時,由于ICP-MS中Au NPs的信號放大效應和低光譜干擾,具有較高的線性和靈敏度。該研究為MCF-7細胞的定量測定和可視化信息獲取建立了快速簡單的方法。

圖5 基于雙功能探針計數和癌細胞成像的實驗原理示意圖
Top 4
Cell Reports 8.032
TMED2 Potentiates Cellular IFN Responsesto DNA Viruses by Reinforcing MITA Dimerization and Facilitating Its Trafficking
武漢大學 劉教授等
應用:BeaverBeadsTM IDA-Nickel(70501)固定His標記的TMED2截短體(His-TMED2),進行免疫沉淀實驗
該論文發現了MITA信號通路的新調控分子TMED2,并解析了其作用機制,為構建天然免疫信號轉導調控網絡提供重要支持,也為篩選抗病毒藥物的分子靶點提供線索。
該研究將細菌表達的His標記的TMED2截短體(His-TMED2)與BeaverBeadsTM IDA-Nickel(70501)偶聯,然后與表達F-MITA截短體的HEK293細胞提取物一起孵育。通過用SDS上樣緩沖液煮沸洗脫與磁珠結合的蛋白質,并進行了免疫印跡或考馬斯藍染色分析。

圖4 免疫印跡及考馬斯藍染色分析
Top 3
Biomaterials 8.806
Elimination of melanoma by sortase A-generated TCR-like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TL-ADCs) targeting intracellular melanoma antigen MART-1
浙江大學 陳教授等
應用:BeaverBeadsTM protein A(20102)對MEL 624.38細胞的MHC I-短肽復合物進行免疫共沉淀和純化實驗
MART-1蛋白,是一種特異性識別轉移性黑素瘤的黑色素細胞分化抗原,該研究應用分選酶A介導的綴合,開發了靶向細胞內MART-1的類T細胞受體藥物偶聯物(TL-ADC)EA1 HL-vcMMAE。TL-ADC能夠通過特異性識別由MHC I-短肽復合物貢獻的構象表位來模擬TCR結合。因此,TL-ADC可以通過在與MHC I-短肽復合物結合時遞送高毒性試劑(例如MMAE)而特異性殺死靶向腫瘤細胞。
該研究利用BeaverBeadsTM protein A(20102)對MEL 624.38細胞的MHC I-短肽復合物進行免疫共沉淀和純化實驗,通過MHC I表征在MEL 624.38細胞上呈遞的肽并進行MS分析,并對EA1和EA1 HL-vcMMAE的體外功效、TL-ADC的誘導細胞凋亡的活性等進行測定,研究結果驗證了使用分選酶A產生的TL-ADC靶向腫瘤特異性細胞內蛋白質的策略,無論是否存在藥物,都可以增加現有的TCR表位多肽。

圖3 純化后的MEL 624.38黑素瘤細胞的HLA-A2呈遞的肽和合成的MART-126-35 MS光譜比
Top 2
Current Biology 9.251
Stepwise cis-Regulatory Changes in ZCN8 Contribute to Maize Flowering-Time Adaptation
中國農業大學 田教授等
應用:BeaverBeadsTM GSH(70601)純化GST標記的ZmMADS1蛋白
該研究采用BeaverBeadsTMGSH(70601)純化GST標記的ZmMADS1進行后續分析,發現SNP-1245作為順式作用元件通過影響上游基因ZmMADS1與ZCN8的結合來調控ZCN8的表達。在玉米向高山地區散播過程中,來自近緣祖先種(Zea mays ssp. mexicana)的另一個早開花自然變異雜交滲入進SNP-1245早開花單倍型中,從而幫助玉米適應溫帶環境。該研究不僅首次提出了玉米花期適應過程中單個基因的逐步進化機制,也揭示了近緣種的基因滲入對提高玉米適應性的重要作用。

圖2 電泳遷移率變動分析(EMSA)
Top 1 馬上揭曉......
Top1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1.561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ibosome assembly factor Efg1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葉教授等
應用:BeaverBeadsTM protein A(20102)捕獲RNA,進行免疫沉淀實驗
真核生物中的核糖體生物成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許多組裝因子和snoRNA的結合和解離。酵母小核糖體亞基首先組裝成90S前核糖體。核糖體組裝因子 Efg1是與早期的90S有關的蛋白質。文章對Efg1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分析,利用BeaverBeadsTM protein A(20102)包被rabbit-IgG捕獲RNA,通過免疫沉淀(IP)提取RNA進行測定。遺傳分析表明,Efg1的功能核心含有兩個由高度保守的殘基組成的螺旋發夾。Efg1的缺失會擾亂18S rRNA 5'結構域的組裝并抑制U14 snoRNA從90S的釋放。

圖1 90S前核糖體中的snoRNA和5'-A0片段Northern印跡雜交分析(RNA由IgG包被的BeaverBeads通過免疫沉淀得到)
需要文獻原文的老師可以聯系海貍銷售或海貍市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