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珠法核酸提取 —— 核酸提取崛起之路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核酸雜交、核酸擴增及核酸序列分析為代表的分子診斷和檢測技術在諸多領域中日益凸顯出至關重要的作用。樣本處理為分子診斷實驗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其獲得的核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下游分子生物學試驗的成敗。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核酸雜交、核酸擴增及核酸序列分析為代表的分子診斷和檢測技術在諸多領域中日益凸顯出至關重要的作用。樣本處理為分子診斷實驗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其獲得的核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下游分子生物學試驗的成敗。全球爆發的新冠病毒,促使了核酸檢測市場的暴增,整個疫情期間國內的核酸檢測市場將超過400億。
核酸的發現
1944年有報道描述:“當溶液中的酒精體積達到9/10時,有纖維狀物質析出。如稍加攪動,這種物質會向棉線繞在線軸上一樣繞在硬棒上,溶液中其他成分則以顆粒狀沉淀在下面。這一物質具有很強的生物學活性。”這個物質就是DNA!直到1953年DNA雙螺旋模型之前,人們對于基因的理解仍然是抽象的。
核酸提取傳統方法
傳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酚抽提法、親和層析柱、密度梯度離心和硅膠柱法。這些傳統提取方法可從不同組織樣本中分離出DNA和RNA,但這些技術中包含沉淀和離心等操作步驟,其所需的生物樣本量較大,提取步驟較為繁雜、費時費力,得率也不高,難以實現自動化操作,另外,大部分的傳統方法中還需要用到有毒化學試劑,對操作人員的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因此,伴隨著分子生物學以及材料學的發展,采用磁珠的方法從液相系統中分離純化核酸的新方法已經崛起。
磁珠法分離核酸的原理
磁珠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或者生物分子包被四氧化三鐵核心而形成的可以被磁鐵吸附的同時納米或微米小球。用于核酸純化的磁珠表面功能基團一般為羥基(OH)和羧基(COOH)其結構如下電鏡圖。

磁珠分離核酸核心技術是固相可逆固定化技術,但磁珠和核酸具體是如果相互作用吸附在一起,目前還不是很清楚,鹽橋理論是其中猜想之一。在利用磁珠結合核酸的體系中,由于緩沖液的作用核酸分子(DNA & RNA)會由線性變成球狀,暴露出核酸骨架上大量的負電基團與反應體系中的陽離子連接,在磁珠外層負電基團的作用下,形成“陰離子-陽離子-陰離子”的鹽橋結構,使核酸分子被特異性地吸附到磁珠表面。而當反應緩沖液被棄除后,加入水性分子,會快速充分水化核酸分子,解除三者之間的離子相互作用,使吸附到磁珠上的核酸分子被純化出來。
磁珠法核酸提取的優勢
海貍生物磁珠法核酸提取是納米科技與生物技術的完美結合,目前開發成功的產品有二氧化硅羥基磁珠500nm,二氧化硅羥基磁珠1μm,二氧化硅羧基磁珠300nm等,具有其它DNA提取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
(1)樣本需求量低:核酸提取體系可簡單放大和縮小,微量的材料即可提到高濃度的核酸;
(2)操作簡單快速:整個操作流程基本分為五步(裂解、結合、洗滌、干燥、洗脫),手動操作可以30-40min完成,無需離心。
(3)全自動化操作:采用核酸提取儀可實現自動化、高通量操作,一鍵啟動,即可實現幾十甚至幾百個樣品的提取,全過程最短9min可實現;
(4)安全無毒無害:試劑不含酚等有毒化學試劑,完全符合現代化環保理念。

